又一個陌生號碼來電。
每次我接到這樣的電話,盡管知道90%可能是廣告推銷,但萬一錯過重要電話怎么辦?
(相關資料圖)
“你好,是xxx先生/女士嗎,我們..……”
對方禮貌又客氣,卻讓我血壓飆升,腦瓜子嗡嗡。不需要聽完整句話,甚至只需要感受第一個字的語氣,我就知道了,這是一個騷擾電話。
騷擾電話越標越多
有了微信之后,真正打電話的人一年比一年少,但騷擾電話除外。
電話邦《2022年度騷擾、詐騙電話形勢分析報告》顯示,近五年用戶主動標記的“騷擾電話”數量呈上升趨勢。2022年,“騷擾電話”標記總量為4.99億次,較2021年上升了36.33%。
除了“騷擾電話”這個標簽,其他標記類型還包括疑似詐騙、快遞送餐、中介、推銷、招聘獵頭等,這些標記類型的數量也在增長。
9字開頭的電話是騷擾電話的重災區(qū)。這類電話不顯示歸屬地,還無法回撥,根據相關媒體報道,這些號碼一般屬于通信科技企業(yè)申請的客服號碼。廣東、江浙一帶的科技公司相對較多,毫無懸念地,廣東、江蘇也成了騷擾電話撥出量最高的省份。
網貸平臺成騷擾電話主力
我們爬取了近三個月黑貓投訴上包含“騷擾電話”關鍵詞的496條用戶投訴。逐條分析后發(fā)現,其中針對互聯網金融借貸平臺的投訴共254條,占比超過一半。
被投訴的87家平臺機構,其網貸平臺的名字里包括“分期”、“普惠”、“金融”、“消費”、“借”、“錢”、“貸”等高頻詞——明擺著就是讓你趕緊花錢、趕緊借錢,再投入他們的“懷抱”。
除了這些大大小小的網貸平臺,某共享單車平臺也引發(fā)了大量投訴。
仔細閱讀過網友們的投訴描述后,我們發(fā)現這是另一種形式的“掛羊頭賣狗肉”——該共享單車平臺新上線了貸款業(yè)務。
在網友的投訴描述中,這些網貸平臺的騷擾電話主要分兩類。
第一類是不停推銷貸款業(yè)務的。哪怕有不少網友明確表示,自己不需要貸款,但還是頻繁接到同一家平臺的推銷電話。
第二類是逾期催你還款的。在網友的投訴描述中,“暴力”“威脅”“恐嚇”都是高頻詞,除了自己,“家人”“朋友”“公司”等都是受到波及的對象。
它們組成了某類騷擾電話的一個閉環(huán):先甜言蜜語讓你貸款,然后威逼利誘讓你還錢。
對信息泄露無可奈何
但凡手機號碼被泄露一次,那就意味著會被泄露無數次。
比如你在售樓處登記了手機號碼,隨之而來的推銷電話不但有賣房的,還有租房的、裝修的、賣家具的——他們以為這是貼心的一條龍服務,而你知道這是無止境的騷擾。
雖然號碼標記可以限制一部分騷擾電話,但在一些平臺,真人AI齊上陣,真實號碼虛擬號碼換著來,無法拉黑,無法屏蔽。我們沒有任何辦法。
面對騷擾電話,每個人都是弱勢群體。在注冊、招聘、信息登記等場合,記得多留些心眼,像保護賬號密碼一樣看緊自己的手機號碼。
工信部《通信短信息和語音呼叫服務管理規(guī)定(征求意見稿)》明確規(guī)定:任何組織或個人未經用戶同意或者請求,或者用戶明確表示拒絕的,不得向其發(fā)送商業(yè)性短信息或撥打商業(yè)性電話。
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人員在采訪中表示,面對個人信息泄露,相關權利人可以通過行政、民事、刑事手段保護自身合法權益:在實體消費過程中發(fā)生的個人信息泄露可以向工商行政部門、消費者協會投訴,在虛擬網絡中發(fā)生的侵權行為,可以向互聯網管理部門舉報。個人信息被不法利用、遭遇詐騙的可以報警,通過公權力救濟來懲戒犯罪、維護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