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wǎng)民對《水滸》編入教材表示質(zhì)疑,并稱《水滸》是其見過最毒的小說,建議將《水滸》從教材中刪除。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隨后,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近日回復稱,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長篇小說,《水滸》文學價值巨大,是批判性閱讀的好載體,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價值。
這一來一回,引發(fā)大范圍討論。
和此前的教材爭議不同,這一次,絕大部分吃瓜群眾,站在了《水滸》這一邊。
電視劇《水滸傳》劇照 圖/視頻截圖
“最毒”的《水滸》,您到底讀過么?
去年12月,有網(wǎng)友在浙江省政府網(wǎng)站“浙江省民呼我為統(tǒng)一平臺”留言建議:“近來在電視劇欄目看水滸,感到震驚,雖然電視劇已對原本做了很多修改,刪除了完全不合邏輯的情節(jié),但由于電視劇與水滸原書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還是會導致很多人去看原書,客觀上導致水滸這本毒小說毒害更多人??窗俣荣N吧里,對此書的抨擊之多就是明證。”
網(wǎng)友建議留言 圖/浙江省政府網(wǎng)站
隨后,該網(wǎng)友表示,“回想起我中小學時是通過學中學課文才去看水滸原書的。所以我對中小學選此書內(nèi)容做課文深感不安,中小學不能給毒小說做推廣宣傳。此書惡毒污蔑丑化女性(其惡毒程度到了令人發(fā)指地步),情節(jié)極其不合邏輯(108人的大多數(shù)完全沒有上梁山的邏輯,就是作者大筆硬勾進去的),無原則歌頌濫殺無辜(作者有越壞越好的反道德觀),毀滅人類三觀的程度刷新了人類下限;作者心理極其陰暗變態(tài)(咋惡心咋寫),給武松、李逵、宋江這些人渣安排善終,給予它們無限的同情,歌頌它們?yōu)E殺無辜的惡行,是我見過的最毒小說。”
最后,該網(wǎng)友認為,“《武松打虎》等兩三篇課文確實好,但原書中武松、晁蓋之流卻是徹頭徹尾的人渣。文筆好的小說多的是,不需要從毒小說中找課文素材。更要禁止任何學校向?qū)W生推薦水滸做課外讀物?!?/p>
洋洋灑灑這一段文字,由于槽點過多,甚至不知道從哪開始吐起,尤其是那句“看百度貼吧里,對此書的抨擊之多就是明證”。
就單說這一點,“作者給武松、李逵、宋江這些人渣安排善終”。
隨著文學不斷發(fā)展進步,文字的含義不斷發(fā)生變化,如今很多詞語含義和使用發(fā)生了變化,“善終”是不是有了新的含義?
從施耐庵的《水滸》來看,書中角色是否善終,確實是幾十上百年來讀者津津樂道的元素之一。
以通常認知來說,善終至少不能是橫死,高低得是個無疾而終吧。
征方臘后,武松拒絕招安,在六和寺出家,以終天年。如果說武松算得“善終”的話,那宋江和李逵,哥倆一人一杯毒酒,算得哪門子“善終”?
是否在前述網(wǎng)友看來,宋江李逵如果不是凌遲車裂、挫骨揚灰的死法,都叫做“善終”?
事實上,讀《水滸》到最后,絕大部分讀者都能感受到草寇們“鳥盡弓藏、兔死狗烹”般的悲哀。
如果說沒看到《水滸》最后,《水滸》第一章總看過的吧?
《水滸》的第一回就叫《張?zhí)鞄熎盱烈?洪太尉誤走妖魔》。
開篇,施耐庵就寫道,洪太尉在江西龍虎山上清宮開啟了“伏魔之殿”,放走洞玄祖師鎮(zhèn)壓在地穴中的百多名“魔王”。
這顯然是來暗示一百單八將的魔王身份,最初施耐庵就將天罡地煞認定為“魔王”了,這已經(jīng)相當有原則了。
作為文學作品,讀《水滸》就不得不提到北宋那個荒誕的時代背景,奸臣當?shù)溃癫涣纳?。閱讀《水滸》對于中國古代政治和人文精神會有個很好的認知。
作者施耐庵用自己的筆狠狠地諷刺了一把那個時代,通過一部人物群像,揭示了一批人物面對的時代困境,這顯然不是簡單的正義與非正義的斗爭。
如果該網(wǎng)友認為宋江等梁山草寇的故事不合理,那么高俅、童貫的存在就合理么?
1998年,央視《水滸傳》拍攝完成播出,其中特意加了一段原創(chuàng)劇情。當武松血濺鴛鴦樓后,在張青夫婦處養(yǎng)傷,感嘆命運多舛,“哥哥教我,正正經(jīng)經(jīng)做事,本本分分做人”。孫二娘喟嘆一聲,道:“不是兄弟不好,是這世道不干凈,容不得你這樣做人?!?/p>
生怕觀眾看不懂,跑偏了,可謂用心良苦。
這么多年過去了,不知道提建議的這位網(wǎng)友,到底有沒有認真讀過《水滸》原著?電視劇怕是也沒看明白。
教材,就只是讓學生讀故事?
對于該網(wǎng)友所提將之從教材中刪除的建議,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的回復有理有據(jù)。
“教材編寫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關(guān)乎國家下一代接班人的培養(yǎng),關(guān)乎國家的前途與命運,作為教材的編寫者絕對不會草率為之,肯定是經(jīng)過好幾番討論研究才能確定,而且教材的審定也是要一關(guān)一關(guān)慎重審查的?!?/p>
首先表明立場,我們不是胡來,我們找了好多明白人研究過。
隨后,對于《水滸》內(nèi)容能被選入教材,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考慮:
第一,《水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長篇小說,開創(chuàng)了白話章回體小說的先河,文學價值巨大。中學生通過閱讀,可以從文本的語言、人物塑造和情節(jié)設(shè)計等方面賞析作品,提升語言技能和鑒賞水平;
第二,《水滸》是批判性閱讀的好載體。目前并沒有證據(jù)表明當代青少年誤入暴力犯罪深淵,與《水滸》有直接的因果關(guān)聯(lián)。堵不如疏,疏不如引,惟有理性地引導才是解決問題的關(guān)鍵;
第三,《水滸》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價值,這其實是前面兩點的延伸。教學中,教師會引導學生讀故事、讀人物、讀社會、讀人性,對“廟堂失序與江湖理想”等專題探究,學生帶著這些思辨性的專題,在教師的引導下去開展深度閱讀,不僅能夠進入文本深處,也能培養(yǎng)他們的個性閱讀、獨立思考的能力。
“閱讀可以豐富思想、增長才干,促進人的思想觀念的現(xiàn)代化,但如果閱讀僅僅讀了文字卻無思考,那么閱讀就沒有任何意義。學生通過批判性閱讀的過程,能夠有效篩選信息,‘站出來’去分析思索深層意義,閱讀才發(fā)揮了其真正的意義。”
不得不說,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的回復超級高水平,一看就是讀過書的。
文學作品節(jié)選進入教材,顯然并不是讓中小學生單純閱讀故事,而是培養(yǎng)更多的語言感覺和文字能力。
文學批評家金圣嘆曾經(jīng)評點《水滸》時提到,“《水滸》字有字法、句有句法、章有章法、部有部法”。
在金圣嘆看來,《水滸》整體結(jié)構(gòu)精嚴;每個段落自成章法,同時又自然成為整體結(jié)構(gòu)的組成部分;敘事過程中每個細節(jié)之間存在呼應關(guān)系,而在整齊中又包含著無窮變化。
金圣嘆說,《水滸》運用了多種敘事手法。
電視劇《水滸傳》劇照 圖/視頻截圖
舉例來說,前50回采用了多個不同的人物傳記,在金圣嘆看來,施耐庵采用了“鸞膠續(xù)弦”的手法。從“魯智深玩禪杖遇到林沖”到“林沖納投名狀遇到楊志”“楊志押運生辰綱被晁蓋截胡”就是這樣的手法;
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節(jié)中,對“風雪”“火”的使用,抓住其為道具貫穿始終,以達到針細線密的效果。同理景陽岡武松的“哨棒”也是如此,這被稱為“草蛇灰線法”;
在“吳用說三阮”“楊志北京斗武”“王婆說風情”“武松打虎”等章節(jié)中,圍繞核心情節(jié)極力搖曳,大肆鋪墊渲染,務(wù)必盡情盡致,就稱為“大落墨法”;
此外,還有 “橫云斷山法”“綿針泥刺法”“弄引法 “獺尾法”等15種敘事方法。
作為我國第一部白話章回體小說,了解《水滸》中采用的諸多文法,顯然是有利于學生加強閱讀理解能力和文學鑒賞水平的。
人教版部編本《義務(wù)教育教科書語文》的總主編溫儒敏曾表示,部編版語文課文的選篇強調(diào)4個標準:一是經(jīng)典性,二是文質(zhì)兼美,三是適宜教學,四是適當兼顧時代性。從這個標準來看,《水滸》均滿足要求。
2018年3月,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了《語文閱讀推薦叢書》系列,其中便有《水滸》。在其出版說明中,人民文學出版社特意提到,溫儒敏給予了該套叢書“去課程化”和幫助學生建立“閱讀契約”的指定性意見。
“本叢書嚴格保證作品內(nèi)容的完整性和結(jié)構(gòu)的連續(xù)性,既不隨意刪改作品內(nèi)容,也不破壞作品結(jié)構(gòu),隨文安插干擾閱讀的多余元素?!?/p>
足見《水滸》對于中小學語文教育、全民閱讀的重要性。
到底是誰有毒?
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在回復中還說了一句很漂亮的話:
重要的不在于你“讀了什么書”,而在于你“怎樣把每本書讀好”。
當代作家、教育家葉圣陶認為,讀書有三種態(tài)度:一種是絕對信從的態(tài)度,凡是書上說的話就是天經(jīng)地義;第二種是批判的態(tài)度,用現(xiàn)實生活來檢驗,凡是對現(xiàn)實生活有益處的,就取之,否則就不??;第三種則是一種隨隨便便的態(tài)度,指望從書上學到些什么,用來裝飾自己,以便和朋友之間對話時可以應付自如,不讓大家譏笑自己,認為一竅不通。
在葉圣陶看來,人們應當抱而且必須抱的是第二種態(tài)度。
“要知道處理現(xiàn)實生活是目的,讀書只是達到這個目的的許多手段之一。不要盲從‘開卷有益’的成語,也不要相信‘為讀書而讀書’的迂談。要使書為你自己所用,不要讓你自己去做書的奴隸?!比~圣陶說。
隨意用片面刻板的價值觀或者道德觀來衡量一部藝術(shù)作品,隨隨便便將一部文學作品冠以“毒”的稱號,并建議封殺,絕非理性。
為什么有人從《水滸》中看到了民不聊生,路有餓殍?
為什么有人從《水滸》中看到了俠肝義膽?
為什么有人從《水滸》中看到了忠義不能兩全?
您就只看到了濫殺無辜和道德淪喪?
就只看到了魯智深拔路邊的柳樹和武松殺害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老虎?
同理還有,為什么大家都從朱自清的《背影》中看到了父愛的偉大,偏偏有人揪著橫穿月臺的父親,指責其嚴重擾亂公共安全?
文學具有兩面性,看到什么取決于讀者的內(nèi)心。
不僅如此,將孩子置于一個完全絕緣的“無菌環(huán)境”中成長,這本身也是空談和不可能的。
人從小到大,正是在一個復雜多變的環(huán)境中成長,才能逐漸建立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不斷地接受外界的刺激,汲取不同的知識,通過自己的接受能力進行分析處理,并最終習得技能,與環(huán)境共生,這是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
所謂的“干凈”,顯然不應該成為衡量作品好不好的唯一標準。這個世界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不那么美好的一面,這才是現(xiàn)實、才是生活。
不知道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的回復能否說服那位網(wǎng)友。
作者:胡克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