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2022年6月以來,盡管原油供應偏緊,但歐美經濟放緩憂慮加重,原油承壓下跌。布倫特原油由2022年6月14日的最高125.19美元/桶下跌至12月9日的最低75.11美元/桶。2022年12月以來,原油沖高回落。我們認為,中長期來看,原油價格走勢主要還是由供需基本面決定,供給端主要受OPEC聯(lián)盟、美國油和俄羅斯影響,需求端主要受宏觀經濟外部變量影響。
可開采資源逐年減少
根據(jù)RystadEnergy統(tǒng)計,2019—2022年可采石油資源大幅下降,三年年均復合增速為-10%,其中2022年全球可采石油總量估計為15720億桶,同比減少約9%。
根據(jù)市場調查,2022年12月歐佩克原油日產量為2900萬桶,比2022年11月日均產量增加12萬桶。2022年10月5日,OPEC+決定從2022年11月開始到2023年年底,將歐佩克及其減產聯(lián)盟19國的日均總產量目標削減200萬桶。OPEC+維護減產政策,既表明了石油輸出國組織維護價格的意愿,也可能表明了實際增產能力有限。目前,OPEC最大增產空間僅376萬桶/天,其中沙特阿拉伯、伊朗、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和尼日利亞的剩余產能較大,分別為120萬桶、126萬桶、70萬桶、40萬桶/天,其他成員國的剩余產能很小。
俄羅斯方面,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22年11月,俄羅斯原油產量為981萬桶/日,俄烏沖突導致俄羅斯原油產量下降30萬桶/日。目前,市場擔憂俄羅斯產量真正下降將是2022年12月5日歐盟正式開啟之后。近期,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稱,價格上限是對全球石油市場的破壞,將會采取反制措施。另有報道稱,俄羅斯減產50萬—70萬桶/日以應對出口價格上限。如果普京宣布禁止對參與價格上限的國家出口石油,跟此前表態(tài)一致,則影響就不大。如果宣布直接減產,則存在供應收縮溢價。
需求依然低迷
IMF對2022、2023年度全球增速預期從2022年1月的4.4%、3.8%下調至2022年10月的3.2%、2.7%。近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今年全球三分之一地區(qū)的經濟將陷入衰退。OPEC預計2022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量為255萬桶/日,2023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量預期維持在224萬桶/日。IEA數(shù)據(jù)顯示,2022年全球需求同比增長為211萬桶/日,其中美國需求同比增加43萬桶/日、歐洲同比增加53萬桶/日、我國需求同比下降47萬桶/日。
中期來看,原油市場處于供需雙弱局面。供應端表現(xiàn)為可開采資源逐年減少制約供給增加,具體為OPEC受剩余產能及維護價格意愿,限制產量增加;美國市場受資本開支不足,影響產量增加;俄羅斯受地緣沖突影響,不排除減產可能。中期來看,原油或振蕩偏弱運行。短期來看,一方面,供應因素托底油價,包括俄羅斯產量減少預期、美國SPR補庫、美國短庫存數(shù)據(jù)下降等。但另一方面,需求才是決定油價方向演繹的核心要素。在原油取暖需求預期弱化以及歐美經濟下行壓力下,原油將振蕩偏弱運行。(作者單位:寧證期貨)
(文章來源:期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