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這篇文章之前,先請大家回顧一下自己對行情的判斷正確率。
這個判斷不簡單是方向上的,還有空間、時間以及每筆交易的盈虧比,假設(shè)每筆交易的盈虧比都是一樣的,那么投入資金相同,從統(tǒng)計學角度來分析,判斷行情的正確率就成為關(guān)鍵。
【資料圖】
回顧的結(jié)果估計大家都明白,勝率高不代表就能賺錢,主要原因還是盈虧比控制問題,說的更直白一點就是盈利的單子賺的少,而虧損的單子一個勁兒的不認輸。不服輸精神這時候是致命的。
為什么會出現(xiàn)上面的問題呢?
主要是判斷與交易周期不匹配。你判斷正確的周期是多長時間的?是不是與你交易的周期相匹配?
舉個例子:
很多人對于短線線交易很敏感,對于15分鐘交易走勢判斷往往很準確,但是大部分交易的周期是1分鐘k線,所以沒有等到15分鐘的周期走完,很多單子就在短時間平掉,這種判斷能力對于交易沒有好的幫助,相反還會使得自己的內(nèi)心飽受摧殘。
嚴肅點講,這不是正確的判斷,你認為的判斷正確其實也只是自欺欺人的對虧損的解釋,正確判斷是基于能夠嚴格執(zhí)行的基礎(chǔ)之上,而不是像拋硬幣一樣,非此即彼。
如何將判斷與交易周期相結(jié)合呢?
假如你對大的趨勢判斷準確,那能夠盈利的方法就是盡量拉長自己的交易周期。
假如你對小周期判斷準確,那你在熟練運用自己的短線交易技巧上下功夫。
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才是一個交易者應(yīng)該最先做到的事情。
01
長周期交易判斷
對于長周期交易來說,大部分的短周期交易都是無效的,有很多人嘴邊經(jīng)常掛著大道至簡、格局視野之類的詞兒,但到頭來卻總是不能將交易的周期放大,主要原因還是資金管理問題,對于習慣于期貨高杠桿交易的人來說,讓其放棄杠桿是最痛苦的事情。而且很多人認為資金管理對于資金量較小的人來說,根本就不恰當,本來本金有限,就想以小博大,不讓用杠桿又怎么能以小博大?
所以從這個側(cè)面來講,急性子的交易者不適合長周期,他們更愿意立竿見影,更喜歡短時間權(quán)益的快速增長。
這些都是對長周期交易的一種誤解,杠桿使用、資金大小都不能作為不能作為交易的托辭,管不住自己而頻繁交易才是根本原因,沒有對基本面的深刻了解才是心中永遠的痛。波動是交易的永恒主題,而抓住主要矛盾,深刻了解品種特性才是抓住長周期交易的關(guān)鍵,方向錯了再努力也是錯。
有人總結(jié):
交易就是耐心等待市場真正完美的趨勢,不要做預測性介入。交易不是每天要做的事情,那種認為隨時都要交易的人,忽略了一個條件,就是交易是需要理由的,而且是客觀的,適當?shù)睦碛伞?/p>
02
短周期交易判斷
不得不承認,這個世界上確實存在天才,而短線交易的高手就是這樣的天才,他們對于價格變動有天然的敏感性,瞬時判斷能力也不是一般人通過后天補課就能輕易追上的;短周期交易,特別是以分鐘為波動短線交易,高手真是鳳毛麟角,對于這樣的交易高手,擇時能力和止損能力是成功關(guān)鍵,而對大方向的把握就顯得不那么重要了。日內(nèi)短線是性格最完美,行動力最敏捷,且技術(shù)最好的一類人才可以成功。
但如果經(jīng)過幾年的磨練仍然沒有成為日內(nèi)高手的本事,就該急流勇退,反省自己,轉(zhuǎn)換交易方式。
股市有句諺語: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是師父,會空倉的是祖師爺。這句話對于期貨交易也同樣適用,交易就是把自己判斷與交易周期相結(jié)合,交易的祖師爺就是在尋找、在等待其看得懂的最完美的機會,選取最安全的勢和位置才會操作。
金融市場永遠是法無定法,希望你能夠保持判斷的準確性,并將勝率轉(zhuǎn)化為收益。
(文章來源:美爾雅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