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楊傲多
為進一步提升司法效率,解決當事人訴訟全周期多個程序中的難題,四川法院積極探索“案件審理期間-糾紛在院時間”雙向考評機制改革(以下簡稱“雙向考評改革”)。當事人從遞交訴狀到兌現(xiàn)“真金白銀”的平均時間縮短了190天,改革工作取得顯著成效。這是記者8月29日從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獲悉的。
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院長秦海介紹,近年來,四川法院年均辦案160萬件以上,各項審判質(zhì)效指標持續(xù)向好,其中,反映效率的法定審限內(nèi)結案率指標近乎100%,平均審理時間不足55天,多項指標居在全國前列,但代表、委員、律師、群眾等對法院工作提出最為集中、最為突出的意見仍然是司法效率問題。究其原因,在于法院和社會公眾對司法效率的評價標準存在不同,法院視角下的司法效率是單個案件的辦理時長,而社會公眾視角下的司法效率是遞交訴狀到通過法院拿到“真金白銀”的全周期,包括上訴、申訴、執(zhí)行等多個程序。
為此,四川法院積極探索“案件審理期間-糾紛在院時間”雙向考評改革,其中“案件審理期間”以案件為對象,評價一個案件從立案到結案的審理時長,“糾紛在院時間”是把一個糾紛形成的所有司法案件的全部周期視為一體,評估當事人實際感受到的司法效能。
記者了解到,四川法院雙向考評分為三步走:首先,制發(fā)《關于建立“糾紛在院時間”評價機制的意見(試行)》,選取成都、自貢、攀枝花、廣元、遂寧、宜賓、阿壩、成鐵法院作為試點,從2022年4月至2023年6月先試先行,構建符合全省法院工作實際的可量化、可監(jiān)控并具操作性的雙向考評指標體系。其次,四川法院從2022年7月起,啟用糾紛在院時間對全省進行考核,帶動雙向考評改革全面落地,促進又好又快實質(zhì)性化解糾紛。同時,總結改革舉措,以立案、審判、執(zhí)行流程為主線,匯總規(guī)范化管理范本,開展糾紛在院示范法院創(chuàng)建,推動全省法院工作流程化、規(guī)范化、標準化運行。
目前,雙向考評改革試點結束并已在全省三級法院全面推行??傮w上看,試點法院完善了流程缺陷、彌補了管理漏洞,各試點法院的整體解紛效能明顯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