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馬艷 文/圖
□ 本報通訊員 尚永江 韋晉
(資料圖)
“唱山歌咧,這邊唱來那邊和……”4月22日,農(nóng)歷三月三,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來賓市武宣縣通挽鎮(zhèn)江龍村飛出了動聽的山歌,群眾歡聚一堂,其樂融融。
走進江龍村,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整潔有序的農(nóng)家小院,一張張笑容蕩漾的樸實臉龐,處處呈現(xiàn)人和心齊共振興的景象。
近年來,來賓市指導通挽鎮(zhèn)在江龍村探索的“五事共治”機制(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急難事、期盼事一體治理),入選第四批全國鄉(xiāng)村治理典型案例。江龍村先試先行,及時收集并妥善解決群眾的舊怨新愁、大煩小惱,融洽了群眾感情,匯聚起振興力量。來賓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彭順克表示:“把黨建工作融入鄉(xiāng)村治理‘五事’,有效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問題,有利于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走好鄉(xiāng)村振興之路?!?/p>
舊怨新愁不再鬧心
這幾天,立志屯77歲的村民黃家榜忙著硬化自家房屋旁的通道,眼看很快就能完工,他比過年還開心。
這條約2米寬、20多米長的小通道困擾了黃家榜10多年。通道位于他家與鄰居家之間,主要是他自家通行,以前的土路一下雨就泥濘,行走不便也不安全。黃家榜多次想硬化通道,鄰居認為這會侵占自家地盤,一直表示不同意,黃家榜只好一次次打消念頭。
看到“五事共治”為群眾解決了很多事,今年3月,黃家榜走進村委會傾吐了多年苦惱。村干部當即帶隊查看現(xiàn)場,認定這條通道可能爭議的位置屬于公共區(qū)域,黃家榜可以硬化,但須處理好排水溝問題。經(jīng)過說理,鄰居支持硬化道路,兩個鄰居“一笑泯恩仇”。
“消舊怨,除新愁”,江龍村黨支部組織村干部、村民小組長和網(wǎng)格員分頭走進群眾中面對面交流,弄清影響生產(chǎn)生活和群眾心情的問題,明確解決的責任人、“施工圖”和“時間表”,還主動公布進展、邀請群眾評議,并將評議情況與責任人的評先、獎勵等掛鉤。
村里有兩戶群眾在20世紀80年代通過口頭協(xié)議置換土地,隨著土地價值越來越高,雙方對一塊一分多土地的紛爭越來越激烈。經(jīng)過村干部10多天調解,雙方放下爭執(zhí),主動讓出這塊地修建停車場,解決村里停車位不夠的問題。近40年糾紛一朝和解,村民大加贊賞:“土地是農(nóng)民的命根子,他們把這塊地讓作公用,真是高風亮節(jié)!”
“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糾紛,只要敢于擔當、不怕事多,就能件件有記錄、有措施、有落實、有回應。”江龍村黨支部書記韋芳華說。
大事小情不再揪心
1月20日,村民甘長高反映汶村文化綜合樓前的場地要硬化后才方便村民活動,村里爭取鎮(zhèn)里支持,于2月18日實施硬化;2月13日,村民韋善戰(zhàn)反映汶村路口護欄損壞,村里次日就將護欄修好;3月11日,村民韋正營反映責任田有電線桿碎石片,影響春耕,村里當即處理……
在江龍村“五事共治”公開欄,清楚地顯示著今年處理的11個問題,無論大小都如實公布,從登記時間、反映人、內容、類別,到治理主體、治理情況、滿意度等一目了然。村干部說,公布就是主動接受監(jiān)督,督促責任人認真辦理,給群眾滿意的結果。
“群眾利益無小事,哪怕再小也要認真對待、妥善解決?!蔽湫h委書記雷應天介紹,江龍村建立社會民生、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平安建設、生態(tài)環(huán)境、安全生產(chǎn)等領域“五事共治”制度40多項,完善暢通收集渠道、明確治理機制、強化結果反饋、加強跟蹤問效等措施,積極發(fā)揮基層黨組織和村干部、小組長、黨員、網(wǎng)格員等骨干人員作用,形成“五事共治”共同體,及時回應群眾關切,把群眾呼聲作為工作內容、把群眾滿意作為奮斗目標。
2月15日,村民韋志長反映韋某某私自改變水利渠道,影響他家和韋啟銳、韋姆龍等群眾的責任田灌溉。他們幾次要求韋某某恢復渠道,韋某某都無動于衷。調解員確認韋志長的反映屬實,經(jīng)過入情入理的勸說,韋某某承認了錯誤,很快將水利渠道恢復原狀。
“群眾反映村主干道邊的魚塘沒有護欄,存在安全隱患后,村里多方籌資5000多元安裝了護欄。”江龍村常務副主任韋善良掰著指頭說,村里2021年解決大小問題100多個、2022年解決90多個,今年以來解決11個,隨著問題越來越少,群眾的幸福指數(shù)越來越高。
紅宴白席不再煩心
在江龍村委會,懸掛的《村規(guī)民約》《紅白事管理辦法》《紅白事操作服務規(guī)則》等自治條約很醒目。
村干部介紹,這些規(guī)定體現(xiàn)著村民愿望。過去,一些村民大操大辦紅白事費力費錢,群眾辛苦積攢的錢大多被迫作禮金,苦不堪言、極不情愿卻礙于情面隨波逐流,宴席越辦越大,禮包越送越厚。在廣泛征詢群眾意見后,村里在2021年出臺了規(guī)定。
記者發(fā)現(xiàn),村里對結婚彩禮、儀式、規(guī)模等都有規(guī)定:婚事只設一次正宴,不超過20桌,每桌不高于400元;同時規(guī)定了喪事的儀式、期限、標準等:禁止大操大辦,簡化出殯儀式,不超過20桌,每桌不高于300元;提倡不辦滿月、生日、入學、參軍、喬遷等喜慶事宜,“如確需辦理,僅限近親屬參加”。
定規(guī)矩容易落實難,這些規(guī)定能落實嗎?帶著疑問,記者隨機走訪了一些村干部和群眾。紅白事服務中心成員覃建設介紹,這個中心是專抓落實的,由德高望重、熱心服務、公平公正、崇尚節(jié)儉的人員組成,負責組織紅白事工作,宣傳政策規(guī)定,做好思想引導,倡導文明、健康、科學的新風尚,破除大操大辦、攀比浪費等陋習,做到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協(xié)助群眾辦理紅白事。
“千難萬難,干部帶頭就不難。”通挽鎮(zhèn)黨委書記譚克昌說,江龍村干部和黨員以身作則,并督促家人和親友守規(guī)。對頂風違紀違規(guī)的黨員干部,不僅通報批評,還視情移交紀檢監(jiān)察機關處理,迄今沒有村干部或黨員出格。
近兩年,江龍村形成減辦又簡辦的良好風氣?!按謇镉屑t白事報告制度,報備內容包括事項、時間、地點。”村民陸明準介紹,村兩委和村務監(jiān)督委員會加強監(jiān)督,對問題早發(fā)現(xiàn)、早提醒、早制止,對違規(guī)者通報曝光,取消參加星級文明戶、優(yōu)秀黨員等評選資格,并視情取消享受或暫緩享受村里的優(yōu)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