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時間如劃過指縫的流沙,來不及抓緊,轉瞬即逝。語言了無痕,只有文字能在時光洪流中刻下坐標。一個個漢字,構成了參差多態(tài)的天下鏡像。
著眼于這座城市、這方水土,如何用文字,把這一年的光陰寫出來?我們試圖將其濃縮在幾個漢字中,作為一種歷史方位來收藏。雖只有寥寥數個字,背后卻蘊藏著無數個體的勇毅拼搏、喜樂悲歡,蘊藏著一座城市的發(fā)展嬗變、機遇挑戰(zhàn)。立字為據,共同銘記這值得記憶的一年。
一己之力開辦老年公寓
濟南市章丘區(qū)有一家特殊的老年公寓,院長趙海池退休后本該好好享受晚年生活,卻一直在這家專門服務老年人的公寓忙活,每個月的退休金也全都投入在了這里,“用孩子的話說,這活是‘沒事找事’。”
“退休后一個冬天的晚上,我和老伴在路邊散步時,看到一些乞討流浪人員,老伴提議辦個養(yǎng)老院照顧老人,也能收留部分乞討流浪人員。”就這樣,2008年,公寓成立了。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漫長歲月里的堅持,成立公寓至今,趙海池共收留36名流浪乞討人員,其中一人癱瘓在床11年。年近古稀初心不改,歷經波折仍躊躇滿志,4000多個日夜,趙海池用常人難以想象的付出,為陌生人撐起個遮風避雨的家,大美泉城也因這份大愛,愈發(fā)溫暖動人。
“搬家式”馳援河南
“山東真是個神奇的省份!你可以永遠相信山東!”2021年7月,河南遭受特大暴雨災害,山東各方力量緊急出動,一場“搬家式”馳援拉開帷幕。
你能想到的救援物資,山東人都帶過去了:在河南暴雨救援現場,山東救援隊的救生艇、挖掘機、大卡車等全部派上用場;饅頭、大蒜大蔥、煎餅果子、面條、扒雞等物資面面俱到。除了救援隊連續(xù)奮戰(zhàn)在鄭州排澇一線,還有幾十支社會救援力量在河南投入到搶險救援工作當中,甚至還有很多民間的廚師自發(fā)前往河南去煮面條、做大鍋飯。這種“掏家底式”的救援方式,感動了無數人。在救援結束時,很多河南民眾自發(fā)送別山東救援隊,很多人喊道:“山東人,謝謝!”
給留濟異鄉(xiāng)人一個家
2021年年初,為了防控疫情,減少人們密集頻繁流動帶來的風險,很多人響應就地過年。濟南市天橋區(qū)堤口路一家青年旅舍的老板辛紅亮,免費提供出青年旅舍的30多個床位,邀請留濟“異鄉(xiāng)人”來這里抱團過年,這一做法讓選擇“就地過年”的人們倍感暖心,也引發(fā)了一場圍繞著小店的“暖心”行動。除了要為“異鄉(xiāng)人”代交房費的暖心訂單,臨近春節(jié),辛紅亮還陸續(xù)收到熱心人寄來的捐助物資。
平日里人來人往的臨時驛站,成了寒冬中最溫暖的港灣。“看到那些異鄉(xiāng)人不能回家,覺得心里難過。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盡自己的力量,不為別的,就為喜歡。”辛紅亮說。
一次偶遇變?yōu)橐欢蜗M?/strong>
2021年11月10日下午,煙臺科技學院文化傳媒學院教授段軒如和趙保國外出聯(lián)系教學實訓基地返程路過月亮灣海水浴場時,被海邊落日美景吸引,決定下車拍下這一幕。在拍攝過程中,他們發(fā)現海邊棧道平臺上一名女子疑似要輕生,于是與附近游玩市民打配合,佯裝拍照靠近,將其救下。
兩教授與市民合力救人一事被發(fā)到網上后,不少網友為這兩位教授和救人市民點贊的同時,也留言鼓勵女孩振作起來。在接到中華見義勇為基金會的電話后,兩位教授婉拒了獎金。段軒如說,救人時并沒有想那么多,只是人性最根本的東西驅動他們去做這件事,“對我們來說做這個事兒并不是多高的決心,就是常理之舉,天然地就應該做的事情。”
拉面店撤了,誠信沒撤
2021年9月,德州市齊河縣一家名為“云低拉面”的小店貼了一份“退款公告”,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因經營問題關店后,店主劉希輝和白阿凱把1.4萬名會員充值的32萬元陸續(xù)退給客人。
劉希輝和白阿凱表示,“做生意要講究誠信。大家賺錢都不容易,我們不退款心里始終有疙瘩。”因此,即便退款人數眾多、程序繁瑣,劉希輝和白阿凱還是想堅持將每一筆儲值款都能夠退還給客戶,“有再多資金壓力和困難也不算啥。只有這樣做,我們心里才能過得去,經商創(chuàng)業(yè)路上也不留下遺憾,走得更遠。”
以生命詮釋舍己為人
2021年9月12日下午,一輛越野車在經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百善鎮(zhèn)郭屯村一座橋時,因操作不當翻車入河,水流涌動,車體不斷下沉,車內河水灌入,司機被困車中。在附近工作的山東人王森聽到呼救聲跑來,把手機給了現場一個村民后,就跳下去了,車門打不開,他中途還上岸拿了一把錘子,跟司機家屬一起砸開車窗。落水男子被救上岸,救人英雄王森不幸遇難。王森的妻子沈冰冰曾數次設想過,如果自己當時在現場,會不會阻止他去救人,“我太了解他了,如果這次他沒事,下次碰上這種事,他還是會這么做。以前在街上碰到流浪漢,他都會去給人家買吃的買喝的,親朋好友誰家有個困難,他也都熱心地去幫忙,他就是這么個人。”
強忍痛苦保全車平安
2021年10月29日下午,東營客車司機任尚平載著16名乘客,從東營港駛向東城方向。在駕駛中,任尚平突發(fā)腦干出血。車載監(jiān)控視頻顯示,危急時刻他將客車穩(wěn)穩(wěn)停下,守護了車上乘客的安全。待客車停穩(wěn)后,任尚平已無法正常說話表達,雙手也不聽使喚,乘客見狀緊急撥打急救電話,將他送往醫(yī)院。
“我爹老實巴交一輩子,還當了一回英雄,我永遠以他為榮。”任尚平的兒子在朋友圈寫下這樣一段話。
“悶聲對你好式”好客
“我怎么那么愛山東人民呢。”這是北京游客王女士2021年9月發(fā)出的感慨。
王女士在社交平臺分享了來山東旅行的3段經歷。晚上孩子餓了,她打電話問民宿前臺小伙哪里可以買牛奶,小伙說沒有。結果沒想到幾分鐘后,小伙送來了一大桶牛奶。塞到她手里,轉身就走了。
王女士收到散裝啤酒外賣時,發(fā)現袋子漏氣影響了啤酒的口感,便給賣家留言,建議給別人送啤酒時,一定要擰緊瓶蓋。令她沒想到的是,賣家馬上把酒錢退還給了她。孩子想玩滑板,二手平臺的賣家聽說她是來旅游,直接表示將滑板借給她玩兩天,等玩夠了還給他就行。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3件事讓王女士感動不已,“我知道山東那種文化的醇厚,對你的那種好是用行動而不是用言語的,這一次我的感受是如此淋漓盡致!”
“愛心水餃”溫暖一座城
2021年1月中旬,有一則愛心廣告在濟南人的朋友圈里刷屏。“歷山北路愛心水餃店——歡迎品嘗,8元一份30個手工水餃,管夠管飽!好心房東大媽主動為家庭困難房客開店賺錢,幫助房客籌款為孩子治病……”
此前,聶天建租了房東楊福美的房屋,開了小飯館。2020年年底,他6歲的兒子得了急性白血病,2021年年初,他的妻子和父親接連生病住院。看著聶天建關閉店面,年輕時在水餃店打過工的楊福美將小飯館改成了“愛心餃子店”,不僅不收一分錢的租金和工錢,而且把所有的收益統(tǒng)統(tǒng)拿來給聶天建孩子醫(yī)治疾病。一位網友評論道,“這不是簡單的一份水餃,而是這座城市以及城市中的人,所傳遞出來的那份溫暖。我們希望像這樣的故事越多越好,只有讓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行動起來,城市才會更加溫暖。”
-4℃濟南街頭暖心一“跪”
2021年2月17日,濟南氣溫低到-4℃,一位80多歲的老人穿著薄衣站在寒風中瑟瑟發(fā)抖。在泉城路和趵突泉北路交岔口附近執(zhí)勤的交警呂瑋看到后,立刻上前脫下自己的衣服披在老人身上,并跪在地上為老人暖腳。這一跪,溫暖了一座城。
這一事件被報道后,引起了市民網友廣泛關注。“我沒想到會引起這么大的關注,作為交警,在路口遇到困難時要主動去幫助,這是應該做的。”面對大家的稱贊,呂瑋說他當時沒想這么多,家家都有老人,凍壞了家里人多心疼,只是出于這個本能,他跪地抱住了老人。記者了解到,呂瑋是歷下區(qū)交警大隊泉城路中隊一名有著9年工作經歷的輔警班長,幾乎年年都被評為優(yōu)秀輔警。(濟南時報·新黃河客戶端記者趙曉昕、王樂濤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