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圖蟲創(chuàng)意
眼下最難搶的,除了連花清瘟、布洛芬、抗原試劑盒、N95口罩等醫(yī)療物資外,還有黃桃罐頭。
看似與新冠治療并無關系的黃桃罐頭,卻在網絡上被不少人當做“守護神”——
(相關資料圖)
“啵”地一下擰開蓋子,然后用鐵勺子挖出幾塊黃澄澄的桃子肉,再倒一點罐頭水一起下肚,立刻變得元氣滿滿。
為了蹭一蹭黃桃罐頭超高的人氣,一些藥店甚至也賣上了,以至于有網友調侃道:應該將黃桃罐頭納入醫(yī)保。
平平無奇的黃桃罐頭為何會成了大家口中的“守護神”,黃桃罐頭到底有什么神秘力量?
黃桃罐頭脫銷了
近日,中國新聞周刊走訪北京多家超市發(fā)現,黃桃罐頭均已售罄。
在北京朝陽區(qū)一家超市內,黃桃罐頭連帶橘子罐頭都賣光了,只剩下幾瓶山楂罐頭。
在中國新聞周刊逗留的短短十分鐘里,有五位消費者向超市售貨員詢問是否還有黃桃罐頭,不過得到的答案都是——沒有了,早都沒有了。沒辦法,不少消費者只能拿上僅剩的山楂罐頭悻悻離開。
據售貨員介紹,黃桃罐頭原來沒有這么暢銷,之前上一次貨能賣一周。不過最近不知怎地,上架半天就賣光了。
早已售罄的黃桃罐頭貨架。圖/余源攝
叮咚買菜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在華東區(qū)域,黃桃罐頭近兩日銷量是平時工作日的兩倍左右,目前庫存暫時充足。不過在北方城市比如北京,黃桃罐頭從12月7日就開始爆量,至12月9日三天日均銷量相比平時增長超60%。目前北京市場正在協(xié)調罐頭類產品的供應,已經調取了幾百箱黃桃罐頭,到貨之后會立即上架。同時叮咚北京市場也將協(xié)調其他品類的罐頭供應,如橘子、山楂等品類。
有網友分析,黃桃罐頭走紅,或許源自于一種南方人可能不太懂的東北習俗——不管大病小病,來口黃桃罐頭就好。
北漂十年的遼寧人小葵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小時候一發(fā)燒感冒,媽媽就會給我買黃桃罐頭。一口果肉一口甜湯,迅速補充能量,提振食欲?!?/p>
慢慢地,生病吃黃桃罐頭,在東北變成了一種“儀式感”,甚至還有說法:“黃桃罐頭會保佑每一個東北孩子?!?/p>
近日,罐頭品牌林家鋪子也給出了感冒時想吃黃桃罐頭的理由:“在身體不舒服的時候沒胃口,不喜歡油膩的食物,這個時候來個鮮甜有味的黃桃罐頭,一口黃桃半口汁,不僅能夠緩解我們不舒服狀態(tài),而且這個時候甜品也能給我們帶來心情的愉悅感,心情好了病就好了。”
不過,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副主任高曉玲提醒道,“黃桃罐頭并非真的是發(fā)燒咳嗽的特效藥,它就像你壓力大時吃下的蛋糕、暴飲的奶茶一樣,更多是一種甜蜜的‘安慰劑’?!笔秤盟荒芴娲幬镏委煟绻_診新冠,一定要科學使用藥物進行治療。在癥狀較重時,要積極去醫(yī)院看診,配合醫(yī)生進行治療,科學治病。尤其在出現咳嗽癥狀時,食用黃桃罐頭這樣的甜食會加重咳嗽。
林家鋪子也提醒廣大“桃”友,黃桃罐頭并無藥效,謹慎囤貨。
小罐頭大產業(yè)
其實不僅僅是黃桃罐頭,自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fā)以來,罐頭成為不少消費者的心頭好。
尤其是2021年年底,商務部印發(fā)了《關于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場保供穩(wěn)價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鼓勵家庭根據需要儲存一定數量的生活必需品,滿足日常生活和突發(fā)情況需要”,進一步刺激了市民對罐頭的消費熱情。
中國罐頭工業(yè)協(xié)會秘書長晁曦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疫情后,居家囤積食物,對于易儲存,且不占用冰箱空間的罐頭產品愈發(fā)重視,尤其午餐肉產品。
以上海梅林為例,罐頭是其2021年為數不多保持業(yè)績增長的品類之一。
2021年,上海梅林實現營業(yè)收入236.17億元,比2020年度238.67億元同比減少2.5億元,降幅1.0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03億元,同比降幅25.17%。其中罐頭食品收入15.89億元,同比增長4.44%。
我國罐頭最早可追溯至1893年誕生在廣州的“豆豉鯪魚”,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大力發(fā)展罐頭產業(yè),在滿足消費需求、出口創(chuàng)匯、帶動農民增收方面發(fā)揮了巨大作用。1950年至2019年,我國罐頭行業(yè)累計生產罐頭18654.88萬噸,其中出口罐頭6294.79萬噸。
在不少70后、80后的記憶中,罐頭是只有逢年過節(jié),甚至生病時才能吃到的“奢侈品”。
如今,我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罐頭生產國,也是最大的罐頭出口國。據華經產業(yè)研究院發(fā)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罐頭已經出口到全球140多個國家地區(qū),其中蘆筍罐頭和橘子罐頭已分別占到全世界該品類出口總量的70%和80%。紅燒肉和鯪魚罐頭為國內獨有,深受東南亞市場青睞,在歐美潛力巨大。
不過在這一輪翻紅之前,罐頭其實已經遠離市民餐桌有一段時間了。
2016年,中國罐頭行業(yè)發(fā)展達到巔峰。根據觀研天下數據,這一年中國罐頭總產量1395萬噸,營收1751.79億元;總利潤接近百億元。
但此后,這一行業(yè)發(fā)展進入瓶頸期,無論是產量、增速還是營收總體趨勢都在持續(xù)走低。疫情前的2019年,中國規(guī)模以上罐頭企業(yè)的總營收約為1282.1億元,總利潤78.7億元。
人均消費數據也能從側面說明這一問題。與歐洲和北美年人均消費50公斤與90公斤相比,中國人的罐頭消費量還不到8公斤,許多人的年消費量甚至不足兩盒。這與我國罐頭大國的地位極其不符。
罐頭也需要創(chuàng)新迭代
在晁曦看來,究其原因,正是消費者的誤解,才導致對罐頭產生抵觸情緒。
一直以來,罐頭食品最引以為傲的就是超長保質期。然而在不少消費者看來,超長保質期是因為罐頭使用了添加劑。此外,罐頭在生產過程中的高溫殺菌也會導致營養(yǎng)流失。
然而事實恰恰相反,罐頭可能是防腐劑添加量最少的食物之一。
晁曦表示,根據工藝必要性,罐頭普遍使用添加劑并不多。在防腐劑方面,根據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規(guī)定,在全部罐頭食品中,除了楊梅罐頭允許添加丙酸及其鈉鹽、鈣鹽(最大使用量 50克/千克),竹筍、酸菜、食用菌和堅果類罐頭允許添加二氧化硫(最大使用量0.5克/千克)和肉類罐頭允許添加亞硝酸鹽(最大使用量0.15克/千克)這六類需要很低劑量防腐劑來對付特定的微生物外,其余均不可添加防腐劑。
至于高溫殺菌導致營養(yǎng)流失就更無從談起了。晁曦指出,罐頭食品在工業(yè)生產中,殺菌工藝主要根據具體生產的品種特性、容量多少等確定殺菌的實際溫度和時間,以確保罐頭食品達到商業(yè)無菌的要求,使產品具有一定時間的保質期,同時又盡可能降低某些營養(yǎng)素(如熱敏性維生素C)的損耗。
“對于蛋白質類(尤其是膠原蛋白,如蹄筋之類)和某些允許帶骨品種(如排骨、魚類)使用高溫高壓殺菌,使肉質、骨質變得酥軟,更有利于人體對蛋白質和骨鈣的消化吸收,可以說殺菌提高了食品的營養(yǎng)價值,并且原有的礦物質也不會因殺菌而受損,從而讓罐頭食品營養(yǎng)豐富且安全有保障。”晁曦解釋道。
其實,為了降低成本,罐頭廠往往傾向在產地、應季生產,所用水果、肉類、水產等,都非常新鮮。比如黃桃罐頭更是能夠在6小時內完成從樹上采摘到密封罐裝的全流程。
相比之下,歐美各國由于普遍開展基礎研究和科學普及工作,消費者的認識更為客觀、科學。尼爾森數據顯示,2020年美國肉類、鷹嘴豆、吞拿魚罐頭的銷量同比增長了31.8%、25.6%、24.9%;德國罐裝蔬菜的銷量大漲80%,水果罐頭增長70%。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罐頭的應急保障屬性凸顯出來,也因此贏得更多青睞,這對我國罐頭產業(yè)而言也是重要機遇。
不過機遇面前,企業(yè)也需要主動作為。其實過去這些年,罐頭不受年輕消費者待見,還與創(chuàng)新不足有關。
晁曦分析,與方便食品、飲料行業(yè)相比,罐頭的創(chuàng)新迭代速度較慢,整體創(chuàng)新能力也不強。大多數產品包裝、口味變化不大,導致罐頭市場對新生消費群體的吸引力不大。
“要讓大家留下來,不能僅僅因為疫情?!?/p>
作者:余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