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洪城紅”,實戰(zhàn)建新功。自5月5日南昌市“洪城紅”應急隊伍正式成立以來,“洪城紅”應急隊伍按照“練在平時、用在急時、贏在戰(zhàn)時”的目標要求,堅持黨建引領、政治建隊、從嚴治隊,推動制度化管理、常態(tài)化運行,在完成急難險重任務中彰顯責任擔當,匯聚起英雄城率先“作示范、勇爭先”的澎湃力量。
“我在本地做了核酸檢測,為什么還要做?”“這是按照防疫規(guī)定開展的落地檢測,請您理解,感謝配合。”
“我一個外地人,又沒有昌通碼,做了檢測怎么顯示呢?”“大爺您別著急,我會先幫您申領昌通碼再檢測,很快的。”
日前,在昌西南高速卡口核酸采樣點,“洪城紅”醫(yī)護應急預備隊紅谷灘大隊紅角洲中隊指導員劉業(yè)一邊耐心解答各種疑問,一邊熟練地進行核酸采樣。當日,她與其他8名隊員從早上8點直至晚上9點,已連續(xù)13個小時堅守在3張檢測臺前,完成了2000余人的核酸檢測工作。劉業(yè)告訴記者,自從加入了“洪城紅”應急隊伍,在做好指令接收、人員調配的基礎上,她已經從事過現場核酸檢測、上門入戶采樣、隔離點醫(yī)療保障以及信息動態(tài)報送等多項工作,被大家稱為團隊“萬金油”。“紅角洲中隊50余名隊員,來自各家民營機構、各個村衛(wèi)生室等,大家服從命令、聽從指揮,哪里急需隨即趕赴哪里,努力為鞏固防控成果、守護健康家園作出應有貢獻。”劉業(yè)用手比出“V”字型,堅定地說。
劉業(yè)和她的隊員們只是“洪城紅”應急隊伍的一小部分。據了解,為打造一支“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應急隊伍,我市突出政治標準精準選人,注重日常表現、嚴把審核關口,經過層層篩選后共招募11337名“政治強、業(yè)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應急隊員,并將政治能力作為隊伍建設的首要內容,貫穿隊員教育和管理全過程。
為強化政治教育實踐,該應急隊采取“網絡+現場+實訓”形式,對所有隊員進行不少于24學時的培訓,除醫(yī)療常識、個人防護和業(yè)務培訓外,專門進行全員思想教育和政治動員,還立足作風建設實施集訓,以中隊或小分隊為單位開展軍訓或團建活動,培養(yǎng)優(yōu)良作風、強化組織觀念,將“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的紀律要求內化于心。
在此基礎上,堅持應急隊伍建到哪里,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就跟進到哪里。當前,該應急隊根據市級設立總隊、縣區(qū)設立大隊,根據工作需要和人員規(guī)模設立中隊和小分隊的實際,科學規(guī)范地構建起了黨組織領導下的嚴密組織架構,做到“平時”縱向到底進行預建黨組織、“戰(zhàn)時”橫向到邊銜接屬地黨組織,實現對應急隊伍的堅強有力領導。例如:今年“五一”假期,該應急隊迅速調集三個總隊直屬大隊的324名應急隊員支援7個高速出入口,221名黨員全部編入臨時黨組織,組建14支黨員先鋒隊,共設置125個黨員示范崗,圓滿完成了應急保障任務。
記者還了解到,按照軍事化、數字化管理的原則,全市4支總隊、54支大隊、225支中隊、835支小分隊實行番號管理,全面構建黨組織領導下的“總隊-大隊-中隊(-小分隊)”指揮體系,采取“就近就便、易于指揮”的方式設置各隊駐地,繪制全市分布“作戰(zhàn)圖”,并采取信息化手段探索建設數據指揮系統(tǒng)。還制定了《南昌市“洪城紅”應急隊伍調配暫行辦法》,明確全市四支應急隊伍統(tǒng)一歸市級管理調配,進一步規(guī)范隊伍調配權限、明確任務執(zhí)行職責。
同時,樹立開放融合、共建共享的理念,整合利用各級黨組織的組織、陣地、隊伍等資源,為應急隊伍提供堅強有力的基礎保障。例如:將全市2000余個黨群服務中心和紅色驛站、醫(yī)療機構黨員活動室向應急隊伍開放共享,提供辦公、培訓、器材存放等場地和便利,讓應急隊員隨時備戰(zhàn)、輕裝上陣。此外,為立足常態(tài)化管理,還建立健全了應急協(xié)調、日常管理、培訓演練、人員補充、信息報告、通信聯絡等制度,充分發(fā)揮各級黨組織在聯絡協(xié)調、考核管理、激勵關愛等方面的主導作用。
據統(tǒng)計,從5月初成立至5月16日,南昌市“洪城紅”應急隊伍已出動23745人次,重點做好區(qū)域核酸檢測采樣、核酸檢測便民服務點、高速出入口和封(管)控區(qū)值守等工作,切實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汪庚宇南昌日報記者李江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