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儲備接近滿額,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堵在港口,天然氣價格不斷下降……看到近日的這些消息,人們可能認為,在歷經(jīng)了幾個月的能源危機后,歐洲人終于可以松口氣了,甚至感嘆:歐洲是不是已經(jīng)走出危機了?但多家分析機構(gòu)卻給出了否定答案。就連國際能源署(IEA)都警告,別光盯著今年冬天,明年冬天才是大挑戰(zhàn)。
自俄烏沖突爆發(fā)以來,歐洲國家追隨美國對俄制裁的反噬效應愈加清晰顯現(xiàn),能源供應短缺引發(fā)生產(chǎn)成本高漲、物價飆升。由于擔心今年冬天的“斷氣”危機,自夏季開始歐洲各國政府多管齊下,加大天然氣采買力度,嘗試斥巨資將各自境內(nèi)的各個天然氣存儲設備裝滿。目前,歐盟平均儲氣水平已經(jīng)達到93.4%。據(jù)德新社報道,截至11月2日,德國天然氣儲存水平為98.91%。而意大利主要能源基礎設施公司施諾慕集團也表示,其儲氣罐填充量超95%,可用天然氣達112億立方米,比過去5年歐洲平均存儲水平還增加了5%,已超額完成存儲量達90%的目標,比原目標多存儲8億立方米。此外,意大利還有45億立方米天然氣的戰(zhàn)略儲備。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除了接近滿額的存儲水平之外,還有大批裝載著液化天然氣的油輪也不斷駛向歐洲海岸。一個多星期前,法新社就報道,運輸液化天然氣的油輪堵塞了西班牙港口的交通,因為歐洲已難以接收更多天然氣。
在大家都覺得持續(xù)飆升的天然氣價格一時半會兒鐵定下不來時,上周,歐洲天然氣的價格居然跌到了負數(shù)。10月24日,歐洲天然氣基準荷蘭所有權轉(zhuǎn)讓中心的天然氣期貨價格跌至96.5歐元/兆瓦時,單日下跌15%,創(chuàng)近4個月新低。TTF部分現(xiàn)貨價格甚至一度跌入負值,達到-15.78歐元/兆瓦時,系2019年10月以來首次。而在僅僅兩個月前的8月26日,該價格還高達346.5歐元/兆瓦時。
短期內(nèi)供過于求,是導致歐洲天然氣價格目前出現(xiàn)負值的主要原因。法新社、路透社等多家歐洲媒體在10月底就預測稱,液化天然氣供應過剩的問題在11月可能會進一步加劇。據(jù)法新社報道,10月份,歐盟原本計劃迎來82艘載滿液化天然氣的輪船,但有大約35艘因無法卸貨而舶在西班牙港口外。西班牙國家天然氣公司埃納加斯的管理者說,這種情況預計將持續(xù)“至少至11月的第一周”。由于缺乏可用的存儲空間,賣家現(xiàn)在迫切希望有人可以接手這批貨物,為此他們不得不“貼錢賣貨”,只求脫手。
既然天然氣價格都跌到了負數(shù),那么歐洲各國是不是個個都不缺氣,能安心過冬了呢?法新社采訪的多家分析機構(gòu)的分析師們卻普遍認為,歐洲還不到放心的時候。
英國馬雷克斯公司分析師格奧爾基·斯拉沃夫說,歐洲現(xiàn)在確實處于能源供大于求的局面,但“宣布勝利還為時過早”。
斯拉沃夫指出,如今這種“暫時平靜”的狀態(tài)是幾個有利因素的共同結(jié)果。首先,異常高溫使供暖需求減少。其次,各國經(jīng)濟放緩與限制天然氣用量的措施也減少了對天然氣的需求。而這一切,只需“一個寒冷的冬天和滿負荷的工業(yè)復蘇就會迅速扭轉(zhuǎn)局面”。
“歐洲還未脫離險境,”挪威呂斯塔德能源公司分析師尼科利娜·布羅曼德也認為,“隨著俄羅斯供氣量的持續(xù)下降,2023年的冬天將更加艱難?!?/p>
美國能源咨詢機構(gòu)EBW集團的埃利·魯賓說,價格曲線不會穩(wěn)定在負值區(qū)間,此前狂跌的期貨價格只是“供需之間的短期不平衡”,長期的需求仍未改變,因此也不會根本性地影響天然氣的價格。
分析認為,西班牙港口的情況也只意味著短期“瓶頸”的出現(xiàn),而不代表供需之間的根本性失衡。國際液化天然氣進口國聯(lián)盟組織(GIIGNL)總代表文森特·德穆里證實,油輪堵塞的現(xiàn)象每年都會在冬季來臨之際發(fā)生,而且總是在西班牙。西班牙擁有歐洲最多的6個液化天然氣港口,每周有108艘船到港卸貨。他說,眼下較低的天然氣消費量與較高的儲備量意味著“11月歐洲也會缺乏卸貨空位”,這些液化天然氣會被轉(zhuǎn)化為臨時浮動存儲處,“直到消費者需要天然氣,價格變得更具吸引力”為止。
國際能源署也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形勢敲響了警鐘。法新社最新的報道稱,3日,國際能源署署長法提赫·比羅爾警告歐盟領導人,不要因為最近油價下跌放松警惕,明年的挑戰(zhàn)可能更大,并呼吁各國政府立刻采取行動減少需求。根據(jù)比羅爾的說法,到2023至2024年初冬,歐洲的天然氣儲備量可能僅能達到65%,他表示,“我們的痛苦還沒有結(jié)束”。
(文章來源:參考消息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