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淮北市攝影家協(xié)會公布了該協(xié)會顧問張秉政的多幅入展攝影作品,把網友看呆了。
本文圖片淮北市攝影家協(xié)會 圖
(資料圖片)
用最直白的描述,就是圖片糊了!全糊了!穿旗袍的模特糊出了三只眼睛!搖櫓小哥糊出了殘影!盯著看會嘔吐的那種糊!自己看會臉紅的那種糊!恨不得第一時間刪到回收站,生怕別人多看一眼的那種糊!
然而這種照片,被冠以《運河魅影》六幅之名,入展杭州中國大運河攝影聯(lián)盟“運河中國”大展了!而且在7月9日,微信公眾號“淮北市攝影家協(xié)會”還發(fā)布了消息官宣:張秉政的這一系列攝影作品入展了!
模模糊糊的畫面,表意不清晰的構圖,看起來像是犯了一堆攝影的硬傷。是網友們肉眼凡胎失去了仰視資格,是攝影家達到睥睨眾生的藝術絕頂?
當然,這也有可能是一種特殊的表意方式,畢竟所謂先鋒藝術、前衛(wèi)藝術,人們不能理解也很正常,梵高的畫當年不也賣不掉嗎?從拍攝者的身份看,作者也不應當是外行。照片署名“張秉正”,是淮北師范大學教授張秉政,也是中國高教攝影專業(yè)委員會理事、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淮北市攝影家協(xié)會顧問。
這些頭銜可以讓人們在一定程度上相信,作者未必是率性而為,這種看似硬傷的表現(xiàn),或許也是一種“別出心裁”。勇于“創(chuàng)新”,這沒有問題。
但是,這一切還是需要一些解釋,比如“運河中國”影像大展的評委會,其實可以說明一下,為什么這組照片是他們認為的好作品。就像超現(xiàn)實主義畫家達利,他的作品也有很多人表示看不懂,但畫評人是有解釋的,比如他的畫依據的是潛意識,潛意識本就是雜亂無章的,所以他的畫面也在表達類似的效果。
目前,攝影者張秉政本人倒是有一個解釋,稱這組照片是自己所拍,他想要用這種方法表現(xiàn)運河流動、朦朧和模糊的美。當然,這種說法也很模糊。
根據官方說法,攝影展當時靜態(tài)影像作品投稿有11955件,最后選出了100件,《運河魅影》就在其中。這也是百里挑一的水準了,人們確實也好奇這個選稿標準。須知,攝影展不是圈地自萌的地方,也不應存在人情往來、利益勾兌,這是個公共性的平臺,一切也都應公正、公開,在陽光下進行。
這并非多余,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工作人員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我們公示期的時候沒有收到關于(張秉政)這六幅作品的投訴。到目前為止,沒有接到投訴郵件。關于作品的評選,我們是由5位評委共同評選出來的?!笨梢?,這個大展的作品本身需要經過集體評議,評議結果也需要向社會公開。
那么,現(xiàn)在社會上產生的質疑,理論上說也應當有所回應。回應如果只停留在“公示期間沒有投訴”,顯然不夠。攝影協(xié)會本質上是社會組織,由其舉辦的攝影展當然具有相當的公共性,這也是為什么結果要公示的原因——集納社會資源的公共性展覽,當然也需要向公眾負責。
“糊不糊”的攝影大展,要給大家一個“服不服”的理由,否則,就得查查里面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