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何城,今年35歲。
28歲時,我幻想過很多次,我的35歲會是什么樣子?做著喜歡的工作,帶著有愛的團隊,事業(yè)也有點起色,有兒有女,有貓有狗。
(資料圖)
然而當我35歲時,除了有一只領養(yǎng)的流浪狗,其他都沒有實現(xiàn)。
事實上,我像大多數(shù)上班族一樣,在公司里只是一顆螺絲釘,做著沒那么喜歡的工作,還隨時面臨著裁員的風險。就在剛剛,郵箱里還收到了公司人力的考核評估郵件。雖然危機還沒有降臨,但刀子懸在頭上的感覺更令人窒息。放眼望去,整個職場環(huán)境對35歲都不算友好。加之“后浪”追擊,“前浪”阻擊,35歲,令人力不從心。
而這種力不從心,在我28歲時從未想過。
剛畢業(yè)時抱著一腔熱血加入媒體機構,做過一些自己滿意的作品,但久而久之對工作的熱情逐漸消磨。在一眼望到頭的工作中看到了30年后的自己:從一名小編成長為一名老編。
因此,在28歲時,我決定放棄相對安穩(wěn)的生活,跳出體制內,踩著時代浪潮轉投互聯(lián)網(wǎng)行業(yè)。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光環(huán)的褪去,回顧過去這5年的工作經(jīng)歷,不溫不火。既沒有實現(xiàn)升職打怪帶團隊,也沒實現(xiàn)更高的自我價值。
想要跳出舒適區(qū),不敢;保持現(xiàn)狀,不甘。高不成低不就的我,喪失了對生活的熱情,我想要知道,未來人生還有什么可能性?
于是,我向身邊的同齡人求助。
他們有的和我一樣,選擇擁抱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有的離開媒體,上岸回歸體制內;有的選擇在海外定居,開啟新的生活;也有的繼續(xù)在原來的崗位上工作。
這些朋友就像是我的鏡子,從不同人身上,我看到了每個人的選擇和當下遇到的困境。
中年這道題,每個人都要面對。
我在網(wǎng)上沖浪想要尋求解法,看到大家35歲找工作的經(jīng)歷,更加令人焦慮。
圖片來源:@馬達的加斯加 微博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一條微博,內容是兩位老人對如何看待35歲危機的回答。
這是在上海一個社區(qū)的地下防空洞里辦的代際問答展覽,年輕人和老年人互相提問。
36歲的中年人問:“如何看待35歲危機?”
50后回答:“不一定是壞事,可以自己出來做。”
這些老人對于年齡焦慮的回答輕描淡寫,這讓我好奇,我想去他們身上找找答案。
先賣個關子,這些老人有沒有給我答案,可以戳下方視頻觀看。
我想說的是,在向老人尋找答案的過程中,我有一個意外收獲。
每每問及別人的近況,我們總會問,“最近忙啥呢?”多數(shù)人會回答,“在忙XXX事情”,似乎“忙”才是正經(jīng)事。而在閑下來合作社這幾天,我看到許多人在做著一些“閑事”。
老人們努力開啟退休后的“第三人生”,創(chuàng)辦“阿姨驛站”幫助社區(qū)居民,做服裝remake辦T臺秀。年輕人在這里以極低的使用成本嘗試各種可能,有的開咖啡店、有的開瑜伽館、有的開二手服裝市集、有的開玩具修復室、有的辦各種天馬行空的展覽,還有的租下了錄音室搞音樂創(chuàng)作......這些人做著我想做但又不敢做的事情,他們中的多數(shù)人也曾和我一樣,是普普通通的上班族。
這些人讓我忽然意識到,相較于“忙”,“閑”也很重要。
在中國,大家普遍認可到什么年齡做什么事,這就是所謂的心理學概念“社會時鐘”。因此,我們拼命地忙著,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完成社會對我們的期待和認可。未能達到這種所謂的社會預期,人們就會產(chǎn)生焦慮。
而“閑下來”可以打破線性人生所帶來的困擾,因為“閑”本質上是反功績思維的,它可以消弭過分追求目標所帶來的焦慮和壓力。
“閑”更是一種力量,它幫我拾起多線程人生的可能,它能讓我認真地思考,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往哪里去。
閑下來合作社的主理人西瓜社長,讓我看到了這樣的力量在真實發(fā)生。
西瓜,重慶人,做過北漂,現(xiàn)在是滬漂。她曾和我一樣,在北京的格子間里996,走著一條筆直的人生路。往返于兩點一線的她,甚至因為工作壓力過大,而在深夜痛哭。這讓我想到,我剛剛從傳統(tǒng)媒體轉到互聯(lián)網(wǎng)行業(yè)的頭兩年,常常工作到后半夜,那種壓力只有經(jīng)歷過才會體會。
西瓜的日記
面對這樣的壓力,西瓜選擇打破常規(guī)。她走進社區(qū),在不被人關注的地方做起了更接地氣的工作。
閑下來合作社
在她看來,996的工作讓年輕人懸浮在城市當中,而有真實參與感的社區(qū)是能夠治愈年輕人的?!昂芏嘣诒鄙蠌V這種大城市生活的年輕人,往往都是在十幾二十幾平米的一個小小空間中生活,但是通過手機和網(wǎng)絡,他們似乎又能看到一個很大的世界。這種視野空間的遼闊與身處現(xiàn)實空間的狹小造成的矛盾,其實會讓人產(chǎn)生很多焦慮?!倍鐓^(qū)這樣的環(huán)境,能夠在地產(chǎn)生真實的鏈接。就像她運營的閑下來合作社,打破了人與人的邊界,讓人們參與到社區(qū)的建設之中。
西瓜慶祝閑下來合作社成立2周年
這條跨出傳統(tǒng)職業(yè)成長路徑的選擇,讓西瓜收獲了更多真實的情緒價值,也讓更多人在社區(qū)里實現(xiàn)了斜杠或者創(chuàng)業(yè)的可能。
或許社區(qū)工作是一份賺不到什么大錢的工作,也無法達到世俗意義的成功。“房子車子婚姻孩子這些,從沒有得到過,有什么好可惜的呢?”西瓜這么說。
回到最初吸引我來到這里的代際問答,這些老年人的提問和回答,突然讓我意識到,我已經(jīng)多久沒有認真傾聽老年人講話了,而他們同樣對這個世界抱有疑問,對年輕人充滿好奇,也希望向人表達和傾訴。
代際問答大交換展覽
代際問答是開啟新的思考方式的起點。不同的年齡段的人互相提問并回答,這種方式打破了人群的“同溫層”,不同年齡、經(jīng)歷、思維模式、認知模式的人通過問答互相激發(fā)、互相理解。
不僅如此,代際問答也幫助我們正視或解決一個個具體問題。
這些問題關于成長、事業(yè)、生存、愛情、婚姻、家庭、過去、老去及逝去......
一張張卡片上,問題與回答串聯(lián)起了不同起伏的人生。
我一直相信,一個問題或許可以難倒一個人,但把問題拋向一群人,會收獲不一樣的解法。
因此「解法」與好朋友「閑下來合作社」一起,向你發(fā)出邀請,歡迎參與「代際問答大交換」。
我們希望你可以采用這樣的方式,和朋友、家人甚至是社區(qū)里的老人,開啟一場跨越代際的問答,開啟人生可能性的大冒險。
如果你在上海,歡迎你去仙霞路700弄25號閑下來合作社打卡。此外,你還可以打開騰訊新聞APP,搜索“積極老去”,查看更多關于老齡化相關的內容。
最后,祝我們做一個活出自我的“閑人”吧!
文案 | 何城
排版 | 何城
策劃 | 何城
監(jiān)制 | 傳舉
本期鳴謝 |
西瓜 滋滋 鄧靜 Daniel毛犇丁貓
張阿姨 王阿姨 香柚阿姨 凌阿姨
曉然 孔暢 婭琴 曹陽 高明 芳菲 周維
閑下來合作社
騰訊SSV | 銀發(fā)科技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