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巴菲特年化也才20%左右,而且還要承受很大的市場風險。光大保德信,那么這種高收益、光大保德信,低風險的投資機會,真的存在嗎?
天底下真有這樣的美事,要能做到這樣,那這個人可比巴菲特牛太多了。
高收益、低風險真的存在嗎?
我們再回到風險和收益的概念,來看看這樣的美事到底有沒有呢?
在投資中,我們的目的是為了取得收益。不過收益和風險形影相隨,收益以風險為代價,風險用收益來補償。風險和收益是一體的,承擔風險是獲得收益的前提,而收益是風險的成本和報酬。
如下圖,收益與風險就是一種相對應的關系。
也就是說,風險較大的標的,其要求的收益率也相對比較高。反之,風險較小的標的,其收益率也較低。
即便如此
也不能單純的以為風險越大
收益就一定越高
絕不能因為風險與收益有著這樣的對應關系,就盲目地認為風險越大,收益就一定越高。
風險與收益相對應的原理只是揭示風險與收益的這種內在本質關系,并不能簡單的劃等號喔。看上去,風險更大的投資必須提供更高的收益,實際上,并不意味著高風險一定會帶來高回報,最后也有可能虧損慘重喔。
最后用一句話總結:低風險,低收益;高風險,高收益。但是高風險并不意味著一定高收益。
資本市場反復無常,即使最優(yōu)秀的基金,在短期的市場波動中,也有可能落入“冠軍魔咒”,從“優(yōu)秀生”變成“落后生”。
該如何管理風險和收益?
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選基金
在投資中,小伙伴要認識清楚并確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與自身相匹配的基金產品。
一方面有利于投資者在有效控制投資風險的前提下,更快實現其投資目標;另一方面在極端市場情況下,也能做到心中有數,不慌不忙。
善用基金組合
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里,基金組合一定程度上可以分散單一投資風險,助力實現長期投資目標。
這里的基金組合有兩層意思,一個是在同一類型基金(比如股票型、指數型、債券型)中選擇不同投資風格的基金,只有組合不同風格、特點的基金,才能保證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既能搏取最大收益,又能有效規(guī)避風險。
另一個范圍相對大得多,指的是在股票型、債券型、貨幣型等各類型的基金中進行組合配置,主要為了避免某個基礎市場帶來的波動風險。比如股市下行,對貨幣基金的影響就很少。
所以,投資也是一門學問,如果想要更快成長,避開投資中的各種“坑”,就要不停的學習。
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基金過往業(yè)績不代表未來表現。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