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在“應急夜市”開心地參與“風險普查防災飛行棋”游戲。東南網記者 陳楠 攝
三明市三鋼安全教育體驗館里,觀眾正在體驗VR騎行安全。東南網記者 馮川葉 攝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福建首個安全文化主題公園——福州牛崗山公園。東南網記者 馮川葉 攝
“應急夜市”有哪些實用“好貨”?逛公園可以學到安全知識?VR游戲用于安全培訓?近期,各種貼近群眾的安全科普宣傳正以越來越有趣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不少居民和網友都感受到安全宣教的創(chuàng)新。
“應急夜市”擺滿“好貨”
8月底,暑熱未消的夜幕剛剛降臨,一個別開生面的“應急夜市”在福州M17文化廣場開啟。
“攤位”上擺出了琳瑯滿目的“應急好貨”:地震監(jiān)測儀讓現(xiàn)場市民形象感受了地震波形特點,了解地震監(jiān)測的科學依據(jù);氣象VR引來眾多小朋友爭相觀看,體驗虛擬臺風的強大威力,了解氣象防災避險自救知識;“福天天”系列氣象科普文創(chuàng)產品、“風險普查防災飛行棋”寓教于樂,大受歡迎。針對夏季溺水事故多發(fā),省紅十字會現(xiàn)場救護培訓中心的老師為市民耐心講解溺水后實施心肺復蘇術的要領,同時還針對家庭常用的突發(fā)氣道梗阻急救進行了生動講解。消防救援隊的一大批“高精尖”應急救援裝備也集體亮相:先進的生命探測儀、破拆器械等各類應急救援裝置裝備,吸引了大批市民前來一睹為快。
記者了解到,“應急夜市”是福建省應急部門宣傳防災減災救災知識的全新嘗試,目的是通過趣味競賽和游戲環(huán)節(jié),讓群眾了解更多的安全知識,提高應急自救互救技能。
“我們從輕松愉快的游戲里學到許多安全知識,提高了應急自救技能,收獲滿滿?!备V菔忻駰罘己退膬鹤油凇皯币故小崩矬w驗了一把“游戲里的安全科普”。她還在現(xiàn)場向急救人員學習了海姆利克急救法。她說,這樣的救援技能非常實用,希望以后有更多機會學習到這類技能。
主題公園巧妙融入安全知識
今年5月17日,福州牛崗山公園作為福建首個安全文化主題公園開園。應急IP形象“安安”也在當日首次亮相。
記者走進牛崗山公園,看到這里圍繞“減輕災害風險,守護美好家園”的主題,設置了應急救援、公共安全、防災減災、消防文化、安全生產等方面的展示體驗區(qū),以及多個互動打卡點、VR體驗區(qū)等,讓市民在休閑娛樂中學習安全知識。公園木棧道的中部觀景臺上,有一塊“穿越千年,讀懂應急”的防災減災知識趣味互動翻翻板。翻翻板上除了寫有各類災害天氣下的避險小常識,還設置了互動二維碼,市民可以通過掃碼來收聽“穿越神話 讀懂應急”系列防災減災小知識音頻節(jié)目。記者掃了其中一個二維碼,聽到了這樣的聲音:“我是嘗百草的神農。你們后人要自覺保護地質環(huán)境,避免發(fā)生地質災害,不然很多植物都會面臨生存危機。很多珍稀植物都因為地質災害滅絕了,老夫很是心痛??!”
“我們經常帶孩子在公園玩,孩子對消防類的知識很感興趣,我們也在無形中學到很多知識。比如家里炒菜時鍋起火了,千萬不能用水澆,要趕緊蓋上鍋蓋,阻斷空氣,還要迅速關閉煤氣?!奔易「V輺|二環(huán)附近的李雅英周末常帶著孩子到牛崗山公園玩,她告訴記者,逛公園學到的知識很實用。
除了福州牛崗山公園,近期以安全文化為主題的許多公園都陸續(xù)在全省各地開園。這些公園把安全知識巧妙融入景觀,有力地促進了安全知識的傳播。
沉浸式體驗館提高安全意識
三明市三鋼安全教育體驗館于今年7月正式開館,館內分為工業(yè)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居家安全、災難體驗中心五大板塊。福建三鋼燒結廠安環(huán)科科長陳志勇介紹,加強有限空間作業(yè)培訓是該企業(yè)安全培訓非常重要的內容之一。在這個體驗館里,一些重點的崗位、工種,涉及有限空間作業(yè)的人員將得到重點培訓。通過經常性的安全培訓,員工安全意識提高了,對危險的認識加深了,在作業(yè)過程中就會更加小心謹慎。
這個設在企業(yè)里的安全體驗館不僅是企業(yè)的安全培訓場所,還面向社會開放。在體驗館里,可以通過佩戴VR頭盔等方式,體驗自行車闖紅燈、疲勞駕駛、4~8級地震、高空作業(yè)等項目。記者戴上VR頭盔體驗了一把高空作業(yè)項目。體驗中,記者因為一個失誤操作從高空“墜落”,感受真實而震撼。
“五個一百”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
數(shù)據(jù)分析顯示,近年來全國安全事故主要發(fā)生在交通運輸、建筑施工和工貿領域,集中暴露出交通運輸和勞動密集型企業(yè)中勞動者安全意識、避險知識、勞動技能等不足。為了進一步提升群眾(勞動者)安全素質和水平,福建將“五個一百”安全應急保障提升工程納入2022年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拔鍌€一百”即建設100個應急避災示范點、100個應急物資儲備站、100個微型消防站、100個安全文化主題公園、100個安全宣教體驗場所。
通過打造百姓身邊的安全宣傳長效平臺,設置群眾喜聞樂見的各種接地氣宣傳方式,配置安全宣教大屏終端、安全宣教體驗產品、微型消防站、應急物資儲備站、避災示范點等,讓群眾掌握安全生產、防災減災知識和避險自救技能,增強安全感、幸福感和獲得感。
(記者 馮川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