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燈籠、貼春聯(lián),春節(jié)期間,福建省廈門市消防救援支隊江頭消防救援站一派喜慶。在站內(nèi)廚房掌勺17年的王友花精心烹飪豐盛的年夜飯和一日三餐,讓堅守崗位的消防員感受到家的溫暖。
1月31日正值除夕?!鞍⒁毯?!”“阿姨來啦!”一大早,王友花就來到了江頭消防站,她笑語盈盈,連聲回應:“新年好?!睆N房里,貼心的孩子們已經(jīng)按照她開的采購清單備好了菜,幾名幫廚的消防員正在一旁待命,等候她的“差遣”。
王友花是廈門本地人,2004年來到江頭消防站食堂工作。一日三餐,朝夕相處,她早已把消防員們當成自己的孩子。這17年,她送走了一茬又一茬消防員,見證了消防隊伍的變遷,和消防員們結下了深厚的感情。17年來的每一個除夕,她都和消防員們一起度過,她說:“孩子們不容易,除夕不能回家和他們的爸媽一起過年,我得為他們做一頓年夜飯?!?/p>
過完年,王友花就60歲了。前段時間,她在回家路上不慎扭傷腳踝,兒子勸她:“別再干了,在家休息多好?!彼齾s說自己閑不住,自己不過是多做一頓飯,她心里始終念著這群孩子們。
王友花記掛的這群孩子來自五湖四海,口味不同,但對她的廚藝都贊不絕口?!拔易钕矚g阿姨做的大塊鴨,特別大份,吃起來很滿足。這道菜還成了我們站的‘名片’,在全市隊站風靡起來。”在江頭消防站堅守10年的“老消防”汪曉東說,“王阿姨特別細心,會留意什么菜更受歡迎,還會私下了解各個隊員的喜好,想方設法改進菜品?!?/p>
據(jù)了解,江頭消防站2021年全年接警出動468起,平均每天要出警1.3次。因其地處廈門島幾何中心,扼守鷺島“命脈”,轄區(qū)橫跨思明、湖里兩個區(qū),商業(yè)綜合體、高層建筑、老舊小區(qū)、城中村等業(yè)態(tài)復雜,建筑星羅棋布,隊站警情多,壓力重。
“有時候飯菜剛端上桌,警鈴就響了?!蓖跤鸦ㄕf,一瞬間,飯桌上只剩下她一個人。對于這樣的場景,她雖然早已習慣,但很心疼,“明明自己都還是孩子,卻要勇敢沖進火場,去救別人?!?/p>
王友花回憶起,2007年一個早晨,她剛到站里,發(fā)現(xiàn)站里除了值班人員,一片冷清。一問才知,整個隊站幾乎都出動了。做好午飯,她將飯菜放進蒸飯機熱了三回,還是不見他們的身影。直至下午,她才見到孩子們陸陸續(xù)續(xù)回來,不少隊員身上還“掛了彩”。
“當我得知站里有個孩子為了切開鐵皮滅火,手掌都裂開了,我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們餓了好幾個小時,早就疲憊不堪,連飯也吃不下了。”平日里樂觀、愛笑的王友花說到這里神情頓時凝重。
汪曉東說,每逢飯點出警,王阿姨總不忘叮囑,早些回來,阿姨等你們回來一起吃。在崗哨執(zhí)勤的消防員說,王阿姨總時不時跑來問,大家什么時候能回來。
“從‘橄欖綠’到‘火焰藍’,這些年,消防隊伍的服裝變了,面孔變了,但他們給我的感覺卻一直沒有變?!蓖跤鸦ㄕf,他們還是一樣懂事和勇敢,警鈴響起,馬上見不到人影。
春節(jié),對于消防隊伍來說,沒有太多不同。提早吃過年夜飯,隊員們就要開始新一輪的執(zhí)勤守衛(wèi)。“希望每年春節(jié),警鈴都不要響起,大家能安穩(wěn)地吃上團圓飯。”(□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吳軍華 □林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