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美國斯坦福大學經濟學家Paul R. Milgrom和Robert B. Wilson,以表彰他們對拍賣理論的發(fā)展以及對新拍賣形式的創(chuàng)新。
碳排放配額、電力市場和無線電頻譜均通過拍賣實現(xiàn)運轉。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之前,人們對拍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每個人對出售商品或服務的個人或主觀評價上。
但是,許多拍賣都基于一個共同價值——市場價格,投標者共享這個價格但必須獨立估算。Wilson運用博弈論建立了共同價值拍賣的最佳出價策略,提出了具有共同價值的物品拍賣理論,并展示了為什么理性的競標者傾向于將競標價格置于他們對共同價值的最佳估計以下:他們擔心中標者的“詛咒”——出價太高但最終出局。
Wilson的研究生Milgrom通過展示私人價值和共同價值如何影響拍賣結果,進一步完善了這一框架。“他們將拍賣理論應用于更現(xiàn)實的環(huán)境。”諾貝爾經濟科學委員會主席、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經濟學家Peter Fredriksson表示,他們的基礎研究創(chuàng)造了全新的拍賣方式。
上世紀90年代,美國聯(lián)邦通信委員會(FCC)將該理論付諸實踐,以更好地為電信和媒體公司分配無線電頻譜,該機構以前使用許可證申請和隨機形式分配頻譜。通過使用Milgrom和Wilson的拍賣形式(旨在解決不確定的價值和中標者“詛咒”的問題),新的FCC頻譜拍賣在此后20年里推動了數十億美元的銷售額。
此后,包括英國、印度和加拿大在內的其他國家和地區(qū)也采用了這種拍賣形式,不僅改善了無線電頻段的分配,還改善了碳排放配額等其他資產的配置。(辛雨)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