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陳發(fā)德
6月19日,當筆者來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七師126團3連退休職工傅佰榮家里時,他正在回憶錄。他告訴筆者:他寫回憶錄已經19年了。那么,是什么精神支撐著他堅定不移地寫回憶錄的呢?
1956年,傅佰榮從河南汝南縣老家支援邊疆,來到新疆兵團第七師126團3連參加了工作。他先后當過連隊農機工人和警衛(wèi),1999年光榮退休。參加工作40多年來,傅佰榮經歷了物資匱乏、艱苦奮斗的歲月,也親眼目睹了改革開放近40年來126團各項事業(yè)蒸蒸日上的喜人變化。
退休以后,傅佰榮回顧自己在過去艱苦歲月里的工作和生活經歷,他很快就產生了撰寫個人回憶錄的念頭。在采訪中,他對筆者說:“我寫這個回憶錄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我的子女和更多的年輕人了解我們新疆兵團人過去那些艱苦奮斗的事情,叫年輕人記住新疆兵團過去的歷史,讓年輕人繼承和發(fā)揚艱苦奮斗的精神。”
從1999年退休后開始,傅佰榮堅持每天撰寫個人回憶錄,重點記載他自己在過去艱苦歲月里所經歷的種種磨難和一個個感人的故事。盡管只有小學四年級的文化程度,而且記憶力又大不如從前,但傅佰榮努力克服文化上和記憶力上帶來的困難,持之以恒地每天撰寫回憶錄,從不間斷。每當寫累的時候,傅佰榮就用干家務活來消除自己的寫作疲勞。在寫作之余,傅佰榮還每天堅持閱讀報刊,從中了解新疆兵團現在的發(fā)展變化。
目前,傅佰榮已經撰寫了30多萬字的回憶錄,他打算今年年底,把回憶錄修改整理后,印上300本書,然后贈送給126團工作表現突出的優(yōu)秀青年。